指尖上的连岛渔歌——探访港城深夜聊天室的烟火人情
凌晨两点半的连云港老街,路灯照着潮湿的柏油路面。30公里外的连云港港口,万吨货轮正鸣响汽笛。而在虚拟世界里,一个名为"连岛夜话"的本地聊天室正迎来最热闹的时刻——渔汛期的船员、熬夜备考的学生、刚下夜班的码头工人,此刻都在这个网络空间里卸下疲惫。
"今天开渔节收成怎样?""墟沟夜市那家烧烤搬哪去了?"带着海蛎子味的方言文字在屏幕上跳动。72岁的"老船长"用语音分享着三十年前在黄海捕鱼的惊险故事,年轻人则教他用手机拍短视频。这个创立于2017年的聊天室,已经成为许多港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"电子茶馆"。
不同于大城市的匿名社交,这里的聊天记录里飘着海鲜市场的咸腥,记录着在海一方公园的日出时间。管理员"云台山下的风"统计过:每月平均有286人在这里询问租房信息,47人约伴爬山,17个异乡人通过这里找到了老乡。去年台风"梅花"过境时,群里连夜转发的路况信息帮不少晚归人躲开了积水路段。
窗外传来早班公交的报站声,聊天室的消息速度开始放缓。最后一条留言是位造船厂工人发的:"睡了,明天5点要赶潮水。"这或许就是连云港人用键盘敲出的当代渔歌——在数字浪潮里,依然保留着潮汐的节拍。